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纪怀并引其五 明 · 温纯
庄皇初践祚,首重言官路。
徵书罗四方,召从诸彦后。
左掖拜夕郎,白简容敷奏。
一时颂恭默,纳约无庸牖。
渊哉尼父言,无为真圣度。
升遐胡太蚤,遗弓泣宇宙。
筑城诗七章(为尚代巡城柘林作) 明 · 孙承恩
四言诗
我行其野,黯黯其阴。
悄无居人,榛莽阻深。(一章)

我行其野,言执其役。
子攸为,靡遑信宿。(二章)

翼翼君子,观风省方。
于焉恻楚,于焉徬徨。(三章)

乃观流泉,乃相原隰。
乃纵乃横,乃经乃画。(四章)

千夫万杵,版筑如雨。
救之度之,以开百堵。(五章)

突而翼然,雉堞云连。
可保可障,允固允坚
我人攸止,可以安全。(六章)

有室有庐,耕凿居处。
于寒于暑,于贾于旅。
长育生齿,千百其祀。
天子之命,监司之赐。(七章)

山居赋 清 · 姜再恒
 出处:立斋先生遗稿卷之一
山东走而北拆,中作土谷。
高者为山,高不过十仞。
下者为坂,广不过百尺。
流者为川,不过滥觞。
汇者为池,不过污渎。
因岩为台,望不过数十里。
因树为榭,荫不过数十人。
果则不过桃李樱枣栗海松来禽之品,菜则不过莴苣蔓菁萝葍之伦。
花卉则不过牧丹芍药蔷薇海棠蘼芜女英之属,树木则不过松柏柞栎榛楛樗黄杨杨柳之俦。
其旱田则石溜而下湿,其水田则沙砾而高燥。
论其地势,则高下不等而丘坑相连。
语其土毛,则风霜早至而草木未遂。
盖亦山中之穷处,荒野之废地。
然而神护鬼呵,天悭地秘。
以待吾祖而畀之者,夫岂偶然而已哉。
惟吾家之上世,亦簪缨之旧族。
始高氏之中叶,暨圣朝之隆赫。
纷名德之相望,历千祀而翼翼。
崇祯之末载,值胡马之南牧。
窘天步于孤城,有播迁于吾祖。
遵南纪而栖遑,宅岭峤而以处。
初非有意于择取,末乃得全于乱离。
地何嫌于穷僻,命可保于时危。
及孤蒙而三世,即新居而旧土。
实分定其何逃,安所遇而莫去尔。
其连山南峙,源泉北走。
结屋背南,置门面北。
背南避明,面北拱极。
是岂有意,地势之即尔。
其白云绕室,青松围壁。
朝饭赤米满掬,暮炊青菜一束。
冬裘恒弊,夏葛不完。
石径长茂,岩扉常关。
拂石而枕,掬泉而嗽。
足不践于危机,心不撄于外慕。
既无荣而无辱,亦何思而何虑。
此即山居之大致也,春则芳草秾郁。
百花烂熳,群鸟和鸣。
迟日丽天,夏则绿阴交映。
薰风微凉,濯发寒泉。
东冈,秋则白露为霜。
菊英芳菲,鸿雁南征。
明月扬辉,冬则北风雨雪。
万木萧瑟,塞户深坐。
拥炉抱膝,此则山居四时之兴寄也。
若乃策丹藜而陟高,涤烦襟而迥眺。
其东则华山近耸,中尾远峙。
琵琶中起,岩洞嵚磈。
石腹孔开,方圆彻底。
风乍至而气戛,中自应而外鸣。
鼓天然之丝桐,发地籁之正声。
恍广乐之馀响,播大壑之高岑。
师旷之已殁,听孰聪于审音。
其外沧溟,浩无涯津。
一苇所如,足蹑天根。
其南则礼乐连绵,清凉崔嵬。
洛水中断,南流湝湝。
温其如玉,君子攸居。
允矣君子,粹如纯如。
讲诵犹在,正学克绍。
其西则文山嵂崒,草逶迤。
小白远拥,限隔东西。
竹溪井畔,存文成之墟安文成裕旧井。)
金山岩边,藏文简之胎金文简净外家。文简生于比。)
或扶植正道,奖诱末学。
或黼黻王猷,极践危机。
志士之所尚慕,仁人之所伤悲。
近有青岩水石,乃是忠定旧宅(权忠定橃宅)
当年抗节,后世祠屋。
峤北距,汉水西溆。
望极浦兮延伫,思美人兮何许。
心怊怅兮不忍返,涕泣零兮如雨。
其北则芍药雄盘,横亘南北。
周遭八百馀里,跨接日域。
金台万丈,银圹千尺。
层峦绝巘,危峰重重。
黄池中汇,龙渊傍汹。
鸟道内通,穿川外泄。
材木秦陇,黄肠之富。
货宝上党,人蔘之别。
钟乳永川之穴,当归西蜀之窟。
虎豹麋鹿之皮,岁输北燕之币。
赤鹰黑鹘之俊,年塞南倭之责。
此其大略,馀不可殚记。
此则山居眺望之真趣也,然而四时之景。
随时迁变,眺望之趣。
因境异观,因境而改其观。
则观亦有术,因时而处其变。
则变岂难处,然而昏淫佛号。
久污名山云水之乡(文殊,清凉,华藏之类。),绀园招提。
式多前贤俎豆之所(清凉,望仙,中台,觉华,洪济,深源,隐寂,三本寂之类。),君子所深叹。
有识所深忿者也,是故君子正经而已矣。
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则邪说辟。
此遏人欲存天理,内修外攘之极功也。
可不务欤,然而德非孔孟。
学非程朱,顾内修之不暇。
何外攘之敢图,不如退修吾初服。
赖天之灵,进锱铢尔。
其净扫一室,静坐一榻。
痴儿执卷,𥠧孙问业。
寻行数墨,辨鱼分鲁。
佔𠌫(一作毕)咿唔,从暮及朝。
室人谝谪,童奴怨怒。
天实为之奈何,随素履而免咎。
至若山川之狭阨,土地之硗确。
风俗之俭啬,物产之窳薄。
昔者人其犹安,今之人何不然。
况吾祖琐屑之行,流离之踪。
是依是仰,是赖是庸。
以燕以息,以延以世。
南阡北陌,尔宫尔第。
孙曾且多,有巨有细。
生斯长斯,老斯死斯。
歌斯哭斯,出入于斯。
又况如吾堂后南冈,父母之垄。
宅前北原,兄弟之冢。
及其伯父叔母之茔,从昆堂仲之葬。
前后并列,左右相望。
松楸接连,香火交𤒈。
幽明相依,死生相因。
小人情之怀土,顾舍此而安之。
故国邈而千里,心之怀矣兮。
不能奋飞,姑修身而静安
俟来仍而不迷,乱曰。
惟余之先宅晋阳,厥后北徙居汉京。
祖考避戎始来兹,剪伐草莱种牟成。
忠信孝友行无亏,南中士友不猜疑。
逮我三世因以安,台惟不类恐坠先。
后世子孙念艰难,敬恭朝夕毋自宽。
乞正蔡攸童贯误国罔上之罪劄子靖康元年二月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七、《靖康要录》卷三
窃惟幽蓟之役,用事大臣败累朝不渝之盟,搆三边无穷之祸,以成朝廷今日之患。
中外之论,咸谓蔡京子攸、王黼、童贯均犯大恶,当正典刑,以谢天下。
而投荒之罚独加于黼,此群心所以未厌,而臣亦不得而已也。
臣近者尝闻言事之臣共疏渠魁蔡京之罪,乞赐窜殛。
今不复重陈,仰渎睿听,敢以、攸之罪摭略为陛下言之。
出自阉尹,喜为祸乱;
凭藉世禄,济以奸回。
平日怀奸迷国,坏法乱常,窃弄权柄,擅作威福,固已不胜诛矣。
乃王师之北伐也,宣抚使寔副之。
提数十万之师,挫于残破之虏,淹留弥年,卒买空城。
乃以恢定故彊,冒受非常之宠。
太师封两国公遂入总枢廷矣。
、攸之罪同也。
萧后纳款,虏使韩昉、攸于军中,卑词祈哀,愿捐岁币以复旧好。
此安危之机也。
乃叱使去,大呼于廷,告以必败。
今数州之地悉非我有,而国用民力从而匮竭矣。
此又、攸之罪同也。
蔡京专政,则兴造边隙,首引赵良嗣用之于本朝。
迨金人结好,则招纳叛亡,反覆卖国,搆怨结祸,使狄人因以藉口。
此又、攸之罪同也。
前年以重兵屯太原,欲收云中之地,卒无尺寸之功,反以剪除寇攘,枉道河朔而归;
又虑众人之议己也,公肆诞谩,凡第赏者千百人,封广阳郡王,而亦进太保封燕国公,此又、攸之罪同也。
去年冬复出太原,金人犯塞,寔纵之。
见边报警急,侧遁逃以还,漫不经意,玩兵纵敌,以至于此。
此又、攸之罪同也。
迨陛下践祚之初,狄人长驱,震惊都邑、攸一旦携持金帛,舳舻相衔,尽室远去,使圣主独处围城中,曾无同国休戚之意。
此又、攸之罪同也。
臣顾陛下奋扬威断,察其误国罔上之罪,天下之所共弃,早正典刑,以为万世贼臣之戒。
阅城君庙记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吁。
天地之至赜。
天地之元精。
升降变化。
因时而发者。
惟圣人焉。
惟神物焉。
圣人理乎阳。
神物理乎阴。
故能灵浃乎寰区。
功济乎动植。
君大道而不屈。
运元德于无穷者。
天之为也。
夫能知天之为者。
必探乎坤舆之涯。
必有司宰。
当夫万物不振。
百姓不亲。
虎豹虺蝮。
搏齧腾触。
骨月冰泮。
害毒草靡。
于斯时也。
天地既否。
云电将屯。
则有轩毓乎绕枢。
商生乎元乙。
姜嫄履歆而后稷诞。
庆都梦龙而伊祁兴。
五精在天。
迭降于代。
是三才不理。
乃生圣人也。
圣人既生。
品物既盛。
德刑政事。
克传克修。
其或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
道隐乎功。
德隐乎奢。
贪败生灾。
风雨不若。
于斯时也。
草木失滋。
胎卵殈殰。
则有至精下降。
乃生神物。
既坼既堛。
光明蜿蟺。
则温姥之毓龙。
义斯在矣。
昔者秦毒天下。
神鬼乏主。
英精怪质。
潜跃失次。
故龙遁乎涨海之涯。
托乎嫠姥之室。
圆苞不阵。
霞锦相光。
鳞鬣未生。
风雨如晦
姥既耽之在手。
覆之以衣。
一夕。
威灵欲震。
雷电皆至。
龙遂育焉。
厥后姥以母。
龙以子。
提护萦绕。
如乳如嬉。
或游于泉。
或跃于浒。
姥方朝膳。
必荐鲜鳞。
他年。
姥斮鳞于溪。
龙游于刃下。
而尾触铦锋。
姥骇视之。
则堕数尺矣。
因泳去。
于是盘天乘风。
出幽入冥。
惚恍变化。
乎乾。
战乎坤。
不知其往矣。
姥恨其误伤。
竟不复至。
而姥亦逾乎鲐鲵。
克慎厥化。
姥无姻戚。
阅城人葬之水涯。
惟龙乃寓形于人。
衰杖如瘵。
洟苫涕块。
哀呼浃日。
谓人曰。
藏我母卑矣。
他日潮水齧之。
非葬之所也。
其将假尔牛马为役。
以迁于显爽。
一夕。
风雷大至。
明日视之。
则姥之封若覆夏屋矣。
在于山巅。
里之中牛马皆殆不饮龁。
齐衰者亦亡所在。
阅城人立姥及龙之像。
以礼祠之。
既而龙降于祠堂。
形类虺。
徙日而不见。
其趾尾端之蘖。
突而圆焉。
其大小长短。
视无常质。
人或诚礼之。
则饮卮酒。
循衣绕躯。
玩狎如喜。
其能司人祸福。
若有权衡度量焉。
自秦至于圣唐。
千六百馀岁。
其灵不泯。
今乃有龙伯龙叔龙季焉。
伯则旧也。
叔季不知何代相踵而来也。
今皆在阅城。
元和中
宜春县卢府君尝游宦南越。
乞灵于龙。
契乎其旨。
尝梦龙伯谓之曰。
君将宰邑江西
其致我焉。
许之。
太和五年
岁在壬子
府君来宜
遂立祠于邑昌山津右。
府君讳㟧
举孝廉。
三迁为宜春
始至。
遇邑大饥。
令豪族以陈积周赋贫民。
故得不佻不病。
不横不流。
民从其化矣。
夫神物莅乎阴。
府君之美政。
微龙之辅乎。
予于府君为宗侄。
予为儿而府君多之曰。
乃异日其闻乎。
故予始终龙姥之事。
及载府君置祠之旨焉。
姥温姓
阅城人也。
阅城为秦南越邑。
代谓之曰龙母。
龙母古矣。
其言甚质。
吾思以文之。
追书姥为阅城君焉。
刻铭于祠之闑西云。
天地何宝。
圣人之道。
天有五精。
惟圣迭生。
圣道未弭。
百灵奉祉。
惟周之湮。
稔毒于秦。
龙迷所奉。
栖于越人
伊姥何慈。
惟龙克孝。
如持天纲。
示越人教。
涕洟封树。
有礼有容。
岂惟神物。
是谓孝龙。
孝龙之灵。
宜崇宜荐。
岩岩此祠。
子攸建。
有云在山。
有水在川。
龙德永永。
为民有年。
斯丛。
惟芷斯茂。
龙德馥馥。
作为民祐。
鸣鸠之飞。
在于灌木。
彼哺者鸟。
亦欢其族。
龙有孝思。
俾民敦睦。
瓜绍惟瓞。
麦秀其歧。
龙锡民福。
孙嗣之。
逐逐蹄轮。
汔汔樯楫。
龙灵可依。
且不尔惬。
惟龙之祠。
涖于此津。
千万其祀。
福于袁人。
长安街伏睹庄皇帝梓宫归山陵二首 其一 明 · 张元凯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虎贲上将,龙驭从群仙。
(巾惠)灵芝盖,祠坛瑞玉筵。
进贤冠未毁,斩佞剑犹悬。
帝子真纯孝,冲年泪似泉。
长安街伏睹庄皇帝梓宫归山陵二首 其二 明 · 张元凯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薤露盈驰道,臣民候挽齐。
山河俄改色,草树尽含凄。
象卫过金马,刍灵出碧鸡。
有髯攀不及,怅望鼎湖西。
陈庆之洛阳之鉴 宋 · 李舜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五五、江东十鉴
臣闻梁武帝江东四十八年,而敌国凡更八主。
以其在江东四十八年之久,则宜其有馀力,可以举中原;
以敌国之凡更八主,则宜其有外衅,可以灭群丑。
然命将出师,时出以挑魏,而终不能一举武以践中原之土。
此其故何也?
之暗于机会,而重于失洛阳之役故也。
庆之之入洛也,正当魏孝庄矫立之际,尔朱荣提兵内向之初,中原扰乱,自相屠戮,庆之卫送元颢还北,而兵锋所向,无不摧破,自铚县以至洛阳,恢复三十二城,四十七战皆克,由是荣党奉头鼠窜,而魏孝庄卧不安席,乘此之会,盖可以潴洛阳之庙社,复中原之衣冠,而使自东晋以来夷狄乱华之祸一洗而空之,而武帝莫之为也。
武帝之重于用兵耶,则西开牂柯南平狸洞,固尝旷岁累月,以事南蛮,兵革未尝息也。
武帝之惮于劳人耶,则南越浮山,北抵巉石,固尝用二十万众以筑淮堰,而力役未尝止也。
武帝之不贪土地耶,则函谷以东,瑕丘以西,固尝受河南之地,以纳叛臣,而土地未尝弃也。
而独于洛阳之役,则一切委之于元颢而莫之问,庆之之在洛阳,独以七千之兵,抗尔朱荣十倍之众,形单势弱,愿请益兵,而乃纳元颢之间,遽寝而不报,此何为也耶?
机会如此,胜捷如此,而不知席此之势,以定中原,卒使孝庄、尔朱再陷河洛,已而高欢则挟魏孝静以据河北宇文泰则诱孝文以入关中元魏迭更八主,分为东西,而武帝之在江东,犹自若也。
之所以保护江东,固为善矣,而神州赤县,甘委而为犬羊之聚落,其谓何哉?
且辽海沙漠,隔限中外,而刘、石、苻、姚、慕容、拓跋之徒,倔强奋兴,迭据中土,其后世子孙,不兵则酖,例皆不得其死。
逮夫尔朱荣河阴之祸,则益又昭然。
当是之时,凡元氏之亲王骨肉,以及当时朝士,一旦悉死于干戈之下,意者犬羊之类,不当冒处于中华,而中华之人,亦当不污丑夷之官爵。
是以天地之意,假手尔朱,而赐之刀锯以剿除之也。
尔朱荣之奉孝庄,以夷狄攻夷狄,其残暴之性,与元氏一律,中华之人,其不安于尔朱者,犹之元氏也。
武帝所以乘其乖乱之隙,命庆之北伐,而因以元颢还北主魏。
武帝于此,命之北伐则是也,而使之卫送元颢主魏则非也。
昔者当秦之衰,豪杰并起,争奉六国之后;
新室之败,群盗并起,争奉刘氏之后。
盖以益言之,则六国刘氏之后,所当再立于中原也,若元氏也,乃阴山之狄,拓跋氏之种,岂意当再立于中原也耶?
武帝扬兵以讨尔朱,而以元颢主魏,甚亦其失也。
之意,岂亦欲如秦之送重耳于晋,晋之送蒯瞆以归卫,而责其后报耶?
向使武帝庆之之胜,传檄天下,因尔朱残虐之祸,而斥夷狄不当窃据于中原,继而大兴江东之众,以进屯洛阳,则举三齐以遥应者,庆岂但邢杲而已。
岂意庆之之出,专为元颢之复国,而初未尝为恢复中原之谋。
元颢败后,尚以江左之兵三送元氏而为魏主,则是武帝之惑,盖终身不解也。
尔朱荣、尔朱兆,与夫高欢,宇文泰之徒,各奉元氏,以分据河洛,中原扰扰,莫适为主,此固可以举江东之师,进图混一,而武帝奉元氏之后以还之,则是借寇兵而资盗粮,其去尔朱之徒,盖无机矣。
呜呼!
武帝之聪明文雅,江左称贤,自应渡江而北,出为中华之主,以救斯民涂炭之祸。
之在当时,非惟不能剪夷狄之类,以主中华,而乃率中华之人,以奉夷狄,何倒行逆施,以至于此极?
抑尝观之,陈庆之之师入洛阳,是岁大通元年于是岁初尚佛法,释御服,披法衣,以身为祷。
武帝至是,盖为佛法之牵制,朝夕从之,何暇有意于中原哉!
是以元年六月庆之京师魏孝庄出居河北,而方在建康设救苦斋。
八月尔朱荣向洛,攻杀元颢,而方在建康设无遮会。
三年,尔朱兆废晔,奉节闵为,而方在建康说《般若经》。
逮至大同元年,东西两魏相攻,南师大举北伐,此宜可以进乘两国之毙矣,而遂下诏班师,因与东魏讲和。
自是之后,纵意事佛,凡三度舍身,而强寇陆梁,竟莫之问。
以此而观,武帝之在江东,事佛则力,而征伐则不力;
说经则暇,而辟土地则不暇。
此其所以享国虽长,而规模浅狭也。
翕云三章章八句黄钟清宫(俗呼正宫 明 · 黄佐
四言诗
油油翕云,维龙之朋。
君子来思,球瑟和鸣。
和鸣鼓庸,篚帛既共。
式愉式诲,君子攸躬。(一章)

油油翕云,维龙之遒。
君子来思,鼓瑟鸣球。
德辉孔周,云胡曾不我留。
饮此芳醑,俾我昭受尔休。(二章)

油油翕云,维龙之光。
君子来思,球瑟锵锵。
球瑟锵锵,匪曰大康。
饮此芳醑,以俾我尚于中行。(三章)

注:翕云三章章八句黄钟清宫(俗呼正宫
南窗植竹数百竿后数日蔚然俱青客问种竹法作四言以告之 宋 · 周紫芝
四言诗
平生寡友,形影相吊。
与君结交,相视一笑。
四方万里,动静险夷。
我惟子求,子必我随。
聿来湓江,屋庐既正。
子攸居,我室乃定。
得子之宫,于窗之南。
风茎雨叶,蔚其鬖鬖。
人言死猫,可引活
猫死地虚,根行绿。
又言无法,移必行(徐本作迷。
仍标其根,以识东西。
区区百设(徐本作说),何乃多事。
事在眉睫,初无妙理。
穴地成坎,碎土加筛。
沃以斗水,和之成泥。
其中,实之以土。
土燥润久,可月不雨。
逮其雨来,既已成。
热不受暑,寒不变青。
嗟哉此君,以节自负。
如遇君子,理宜调护。
君欲何(徐本作问)法,无法可传。
并以告子,俾知贤。
读易赠熊体贞孙倩 其二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四言诗 押齐韵
油云在天,舒卷不齐。
随风而东,歘尔还西。
或飞甘雨,或散虹霓。
子攸行,不害先迷。
经历纷纠,如取如携。
比干殉殷,夷吾相齐。
昏旦殊星,燕粤殊蹊。
移之分寸,徙宅忘妻。
哀哉群动,莫之能稽。
百草陨芳,鶗鴂先啼。
所以灵氛,告尔天倪。
措置宫观事诏政和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四之一○(第四册第三五八二页)
措置宫观,如万寿、醴泉近百员,建隆、迎真、储祥、储福、储庆宫处并可差官。
仍差中太一宫、佑神、醴泉万寿观见今员多处改填逐处见阙,其建隆观今后更不立额。
提举中太一宫兼佑神观张秀、陈仲存,提举醴泉观石端,提举万寿观冯铎,并改提举建隆观;
提点万寿观朱孝廉、王慥,差提点建隆观;
提举中太一宫吴庠、陈仲坚提举万寿观王从善,并改提举上清储祥宫;
提举中太一宫郑子奇提举万寿观景宣、赵希鲁,并改提举太清储庆宫;
提点中太一宫朱孝庄、王行,提举万寿观李询仁、王佾,并改提举玉清储福宫
提点中太一宫陈仲善,提点万寿观曹晫,并改提点玉清储福宫
并令免签书公事。
山中厅屋上梁文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二、《文山全集》卷一二
舍一亩之白云,已开别业;
屋四围之流水,更启前荣。
发挥已定之规模,展拓方来之阀阅。
有相之道,乃绩于成。
主人未了书痴,颇有山癖。
先人之敝庐在,苟安风雨之馀;
慈母以轻轩来,亦爱园林之近。
顷斸苍苔之地,昉营谖草之堂。
虽环堵之间,粗云具体,然阖庐之制,未毕全功。
相协厥居,聿来胥宇。
阶戺所以行僎价,屏著所以肃宾嘉。
不日成之,以时可矣。
是用戒良梓,筮吉辰,茀蚴蟉于水端,架蜿蟺于云表。
然后翼之以庑,承之以门,移石而立庭皋,通泉而周户外。
清湍峻岭,为不断之藩垣
野草幽花,作自然之丹雘。
老之将至,讫可小休。
晦翁武夷而不能家,欧公卜颍水而非吾土
余何为者,乃幸得之。
未问君王,便比赐鉴湖之宅;
何须将相,方谋归绿野之堂。
凡与同工,齐听善颂。
东,日光穿竹翠玲珑(坡。)
茅屋柴门在半峰(荆。),风袂欲浮丘(谷。)
南,水面沙边绿正涵(荆。)
道人为作小蒲庵(坡。),山上仙风舞桧杉(坡。)
西,雨过横塘水满堤(丰。)
渔蓑背雨向前溪(荆。),水声秋碎入帘帏(丰。)
北,澄碧泓渟涵玉色(欧。)
夜深山月吐半壁(谷。),谁来共枕溪中石(坡。)
上,乱峰深处开方丈(欧。)
风雨户牖当塞向(谷。),五更晓色来书幌(坡。)
下,门前白练长江泻(坡。)
鼓吹却入农桑社(坡。),翠浪舞翻红䆉稏(坡。)
伏愿上梁之后,山辉川媚,神比天同。
俾耆俾艾,俾炽俾昌,寿母多祉;
爰居爰处,爰笑爰语,君子攸宁。
自此定居,永为安宅。
奏劾李偃靖康元年八月十一日 宋 · 胡舜陟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五、《胡少师总集》卷二、《靖康要录》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访闻六月四日蔡京与其子攸江陵府十四日犹未行,知府李偃奉事愈谨,一日而三见之,公库供馈,络绎不绝,须索追呼,骚动细民。
江陵有盐商数十人,怨屡变法,陷没其财,诟骂于道,而差兵捕商,一郡为之鼎沸。
又差禁卒数百人护、攸家属,复与买宅,为久居之计。
、攸得罪于天下,陛下赫然威断,窜之南荒,而乃奉待之如此,但知有蔡京,不知有朝廷,若不置重宪,示之好恶,臣恐岭南守臣所为,供张将迎,使之迁延不进,则朝廷之威令沮矣。
驵侩下流,素以高赀结、攸而窃法从。
再劾唐恪聂昌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一日1126年闰11月 宋 · 胡舜陟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昨奏状条具备禦得失事,其一云:今大臣皆非其人,唐恪、聂昌,尤务为奸。
臣所指言非虚语也,皆有实状。
天资贪猥,素无行义,知滁州日贪污之迹尤著。
在任委属邑买木,不偿其直,载至和州盖宅;
凡瓦竹之类,悉自滁往;
匠人役夫皆滁兵也,以充私用。
当时为臣僚所论,遂罢州事。
其后蔡京复相,引为户部尚书罢相,出知潭州
今春又召参预政事
边防大计,自宜与宰相协力有为,若宰相强愎自用,当以措画之方告于陛下,安可坐视,伺其败而夺之位?
自为谋则善矣,岂不误国乎?
为相,至今边事亦何所措置?
不过如徐处仁、吴敏充位而已,然亦不若处仁之不为奸也。
之智虑但长于交纳,内侍卢端、王若冲与为密交,凡诸𥊍御皆以谄谀结之。
比召李彀中书议事,闻之言,徐以手握之带曰:「至道处置,安有错者」?
谄奉百端,吏皆鄙笑。
内侍送御封文字至其家,无不解带促席,深相结纳。
臣顷侍班上殿,亲见内侍昵昵耳语,久之不已。
自昔宰相为奸,必先结宦官刺密旨以中人君之欲,又使之言誉称美以固宠位。
唐李林甫,近世蔡京、王黼皆用此术,正人端士肯若是乎?
詹度、燕瑛、胡直孺皆天下之至小人,党比之,台谏交攻,不肯施行,闻尝受、瑛、直孺货赂,故曲庇之。
本州县俗吏,素未尝识贤士大夫,而贤士大夫亦耻与之接,故今日所引用皆庸陋贪冒之人。
省部郎官尤为冗杂,独任私意,遂废资格,言伪而辩,反是为非,誉邪为正。
昔在蔡京门下,见与其子攸论时事而各为语言,士大夫皆能道之以为口实。
少正卯之徒,圣人所必诛者,往往在陛下前言语反复,前后不一。
如近日弃地与不弃地,皆自其口出,大率言行皆效蔡京
如近议三镇,不欲出于己,令集百官廷议。
及议上,即扬言不弃地,以议弃地者分为三等,此与分上书三等者无异。
以上书分三等寘之重典,以杜天下之口,而肆其奸。
又欲以三等罪士大夫,见事势迫切,不可不与地,而奸计不得行。
使虏势稍缓,士大夫得罪者多矣。
朝廷复有大议,谁肯直言?
此亦钳天下之口而肆其奸也。
若廷议之后,急遣使行,虏兵亦不至河,岂有求河为界之事?
虏未尝求辂冕尊号,即急与之,其不知几如此,可任天下之重乎?
以来,所用以为宣抚者提兵而出,系国家安危,李弥大、折彦质,士大夫皆知其不可,岂不知之?
知之而不言,听其败事,岂为国之心哉!
国家天下之大,固不可尽责其择贤太守,如河东数郡及怀、卫、河阳、郑,不能择忠义有谋者守之,使虏长驱如入无人之境。
守河以护都城,亦不择人而用之,使兵望风而遁。
汜水关之险,密迩都邑,亦不预为之备。
京城守禦疏略,兵将无所统一,人情不能安堵,则宰相何用哉?
其无所能,概可见矣。
但知为奸,不务国事,岂不负陛下宠任乎?
聂昌则奸人之雄,小人之尤凶暴者。
陈邦光引为蔡京之客,在之门,专事口语,轩轾事机,而尤善之,不次擢为户部侍郎
未几尹京,欲为蔡京中伤王黼,反为所中而罢。
乡郡,倚州县之势,豪夺人之田宅,州县请托,招权纳赂,无所不至,为臣僚所论,责居湖外。
蔡京方图为宰相,以凶悖可用,遂召至阙。
今春士人伏阙,为尹,诣太学诸生曰:「王时雍欲尽杀公等,而劝之,遂已。
岂不见时雍亲戚皆请假去乎」?
以虚言悦士人,而士人因上书荐昌枢密院者甚多。
昌之诡诈不情,大率类此。
抚州范世英讼夺其物业,曲法编管,世英行三程而卒,使管押之人害之也。
复追世英之父母与祖,禁府狱,虽有指挥大理,而不发遣,使大理官就府推勘。
自有刑狱以来,岂有是事?
若理直,何必留府?
世英三世被害,惨酷如此,岂有人心哉!
閤门祗候陈申怒其教世英作状,追捕系狱,毒楚备尝,鞭两股皆烂。
百姓有二人为世英送食,以事诬之,痛决至死。
刑之冤滥。
一至于是,岂无怨气伤天下之和,致上帝之怒乎?
江锋昔为抚州教官,与有隙,锋比至都城,辄差人押出门;
开封捉事使臣范振受赃三百千,大理勘正编管,乃留密院
生杀予夺之柄皆在手,殆不复有朝廷矣。
蔡京、童贯爱婢,皆畜于其家。
贯有名马,有指挥取纳,乃送太仆寺,因赐马取为己有。
方军兴用度不赀之时,开封有钱宜助国用,乃请万缗为私费,尝为臣僚所论。
守禦司寄姓者甚多,如术人彦辅及号知足道人者,皆与官寄姓名,缓急之际,何赖焉?
今日募兵尤为急务,诸路差人召募,皆故旧、轻薄小子,姓谢、丁者是也。
布衣与官,不问能否,各与官告数十道,使之妄用。
京城望兵如渴思饮,乃以为私恩,岂忠君体国者乎?
李平西庸陋不才,家有美婢,而悦之,引为少尹,复使权枢密都承旨
方用兵之际,承旨岂容不才者居之?
唐恪奸雄可畏,牢笼使为己助;
有力,亦深结之。
士大夫目、昌为死党,朝廷有此二奸,所以政事不修,威令不振,人才无一可用者,将士莫肯用命,不足怪也。
昔季梁在随,楚人惮之;
宫奇在虞、晋不窥兵,国有人焉故也。
今文武二柄,乃付二奸,是宜夷狄侵侮,土地贬削,而国势危蹙矣。
伏望陛下睿断,赫然窜之,天下幸甚(《胡少师总集》卷三。又见《靖康要录》卷一三。)
:原无,据右引补。
牛山之木四章 南宋 · 赵友直
四言诗
牛山之木,于彼空谷。
悠悠我思,孰云勿谷。(一章)

牛山之木,欣欣其荣。
我有好爵,君子攸宁。(二章)

木其荣矣,繁霜瘁之。
静言思之,中心怆而。(三章)

木之瘁矣,益厚其根。
我之怀矣,匪善奚敦。(四章)

丘泉之 南朝宋 · 羊徽
四言诗
理瞩有待,事过无期。
自昔愿言,寝兴伊思。
爰遘怀人,载钦在兹。
赏得意从,无阙惟时。(一章)

王路威夷,戎役孔勤。
昔从经略,方难之殷。
悠悠岱阴,滔滔江濆。
绸缪成说,与子夷屯。(二章)

江之泳矣,载澜载清。
俯胄时暇,解颜舒诚。
理既睦本,事亦敦情。
永言契阔,实深平生。(三章)

自兹乖互,属有逝止。
余实无良,沈阿弥祀。
敦是怀之,则惟吾子。
岂微王事,骤驾无已。(四章)

疲殆既谢,惠泽是逢。
显列斯偕,厥司攸同。
畴昔之欢,于焉克从。
托曜春藻,慰此秋蓬。(五章)

虽则克从,遁来有乖。
衡泌之娱,休沐末偕。
冬日烈烈,飘风凄凄。
对影华署,如何勿怀。(六章)

怀亦勤止,戢此馀
惠以好言,深诫在翰。
敢忘三折,敬思五难。
子攸赠,复之岁寒(○文馆词林百五十七。)(七章)

丧服驳 南朝宋 · 崔凯
 出处:全宋文卷五十六
代人或有出后大宗者,还其祖父母周,与女子出适不降其祖同义。
岂以为女子出适人,有归宗之义,故上不降祖,下不降昆弟之为父后者。
今出后大宗大宗,尊之统,收族者也,故族人尊之,百代不迁,其父母报之周,所谓尊祖故敬宗也。
又曰:「持重于大宗,降其小宗
降其小宗,还当为其祖父母大功耳。
又云:代人有出为大宗后,还为其父母周,其子从服大功者。
凯以经文为人后者为其父母周,为其兄弟降一等,此指为后者身也。
不及其子,则当以其父所后之家,还计其亲疏为服纪耳。
晋刘智《释疑》「或问礼为人后者,为当唯出子一身还本亲也」?
鲁国孔正阳等议,以「为人后者,服所后之亲若子,为其本亲降一等。
不言代降一等者,以其至其子以义断,不复还本亲故也。
《礼》云,若子者,则于本父母不若子矣」。
刘智又案:「礼为人后者,于兄弟降一等,比出子及其子孙,皆为人后者也。甲无后,故乙为之后。乙之子孙,皆去其亲,往为甲后,当当称为人后,服本亲不伤于后者。若子,则其孙亦然矣。本亲有自然之恩,降一等,足以明所后者为重,无缘得绝之矣。」儒林掾谢袭学士张䄡之从祖母丁丧,本是亲祖母,亡父出后,求详礼典,辄敕助教陈福签,当诸出为人后者,还服本亲,皆降一等,自为后者之身,文无后者之子追服大功。如议,则䄡之不应废业。」王彪之答:「如所云,族人后大宗者,出后者子,于本祖无服。孙不服祖,于情不安。是以诸儒之说义旨,总谓为人后者虽在五服之外,皆降本亲一等,无孙不服本祖之条。案《记》云:「夫为人后,其妻为舅姑大功。」郑玄云:「不二降也。」其妻于舅姑义服,犹不二降,况其子孙,骨肉至亲,便当无服乎!礼义则重,义例亦明。如礼之例,诸出后者及子孙,还服本亲,于所后者,有服与无服,皆同降一等,谓䄡之当服大功。(《通典》九十六。)
上言𧝓终应袷明年应禘 北魏 · 孙惠蔚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
臣闻国之大礼,莫崇明祀,祀之大者,莫过禘祫
所以严祖敬宗追养继孝,合享圣灵,审谛昭穆;
迁毁有恒制,尊卑有定体;
诚悫著于中,百顺应于外。
是以惟王创制,为建邦之典;
仲尼述定,为不刊之式。
暨秦燔诗书,鸿籍泯灭,汉氏兴求,拾缀遗篆。
淹中之经,孔安所得,唯有卿大夫士馈食之篇,而天子诸侯享庙之祭、禘祫之礼尽亡。
曲台之记,戴氏所述,然多载尸灌之义、牲献之数,而行事之法、备物之体,蔑有具焉。
今之取证,唯有《王制》一简、《公羊》一册。
考此二书,以求厥旨。
自余经传,虽时有片记,至于取正,无可依揽。
是以两汉渊儒魏晋硕学,咸据斯文,以为朝典。
然持论有深浅,及义有精浮,故令传记虽一,而探意乘舛。
伏惟孝文皇帝合德乾元,应灵诞载,玄思洞微,神心畅古,礼括商周,乐宣韶濩;
六籍幽而重昭,五典沦而复显;
举二经于和中,一姬公于洛邑
陛下睿哲渊凝,钦明道极;
应必世之期,属功成之会;
继文垂则,实惟下武。
而袷禘二殷,国之大事;
烝尝合享,朝之盛礼。
此先皇之所留心,圣怀以之永慕。
臣闻(疑)初开,致礼清庙,敢竭愚管,辄陈所怀。
谨案《王制》曰:「天子犆示勺祫禘,祫尝祫烝」。
郑玄曰:「天子诸侯之丧毕,合先君之主于祖庙而祭之,谓之祫」。
后因以为常。
鲁礼:三年丧毕而格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
自尔之后五年而再殷祭,一祫一禘。
《春秋公羊》:「鲁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
《传》曰:「大事者何?
大祫也。
大祫者何?
合祭也。
毁庙之主,陈于太祖
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
五年而再殷祭」。
何林曰:「陈者就陈列太祖前,太祖东乡,昭南乡,穆北乡,其余孙从王父。
父曰昭,子曰穆。
又曰:「殷盛也,谓三年祫,五年禘。
禘所以异于祫者,功臣皆祭也。
祫犹合也,禘犹谛也,审谛无所遗失」。
察记传之文,何、郑祫禘之义略可得闻。
然则三年丧毕,祫祭太祖,明年春祀,遍禘群庙,此礼之正也,古之道也。
又案《魏氏故事》:魏明帝景初三年正月崩,至五年正月,积二十五晦为大祥。
太常孔美、博士赵怡等以为示覃在二十七月。
其年四月,依礼应祫,散骑常侍王肃、博士乐详等以为示覃在祥月。
至其年二月,宜应祫祭,虽孔、王异议,六八殊制,至于丧毕之祫、明年之禘,其议一焉。
陛下永惟孝思,因心即礼,取郑舍王,示覃终此晦;
来月中旬,礼应大祫;
六室神┙,升食大祖
明年春享,咸禘群庙;
自兹以后,五年为常。
又古之祭法,时祫并行。
天子先祫后时,诸侯先时后祫。
此于(《通典》作「施」)古为当,在今则烦。
且礼有升降,事有文节(《通典》作「质」)通时之制,圣人弗违。
当祫之月,宜减时祭,以从要省。
然大礼久废,群议或殊。
以臣观之,理在无怪。
何者?
心制既终,二殷囗始,祫禘之正,实在于斯。
若停而阙之,唯行时祭,七圣不闻合享,百辟不睹盛事,何以宣昭令问、垂式后昆乎?
皇朝同等三代,治迈终古,而令徽典缺于昔人,鸿美惭于往志。
此礼所不行,情所未许。
臣学不钩深,思无经远,徒阅章句,蔑尔无立;
但饮泽圣时,铭恩天造,是以妄尽区区,冀有尘露。
所陈蒙允,请付礼官集定《仪注(《魏书·礼志二》:「世宗景明二年六月秘书丞孙惠蔚上言云云。」又见《通典》五十。)》。
奉使慰劳关西六事 北魏 · 辛雄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六
臣闻王者爱民之道有六,一曰利之,二曰成之,三曰生之,四曰与之,五曰乐之,六曰喜之(缺一句。)
则利之也。
使民不失其时,则成之也。
省刑罚,则生之也。
薄赋敛,则与之也。
无多徭役,则乐之也。
吏静不苛,则喜之也。
伏惟陛下道迈前王,功超往代,敷春风而鼓俗,旌至德以调民。
生之养之,正当兹日,悦近来远,亦是今时。
臣既忝将命,宣扬圣泽,前件六事,谓所宜行。
若不除烦收疾,惠孤恤寡,便是徒乘官驿,虚号王人,往还有费于邮亭,皇恩无逮于民俗。
谨率愚管,敢以陈闻,乞垂览许(《魏书·辛雄传》。庄帝反洛,诏以本官兼侍中关西劳大使。将发,请事五条。仍启。)